父亲离开我们29年了,翻看书柜里保存的家信,沉重的往事又涌上心头。
90年代初,国企改革举步维艰,我所在的成都一家万人军工大厂,经常工资不能按时全额发放,第一次没有发工资就被美国之音报道,职工情绪低落,我们心情也很郁闷。
1991年春节后,我有3个月没给北京父母写信,5月初突然接到父亲一封沉重的信,打开一看,让我们大吃一惊。
父亲这封长达20多页的信上说,他随着年岁的增长,身体越来越差,已辞去退休后的应聘工作,母亲和奶奶也多病,家庭生活费用欠缺,需要我们兄妹添补。
又说,家里决定从3月起兄妹5人每人每月给家里10元生活费,随后写信告诉了我们,我们却置之不理,让他莫名其妙……
我长叹一声,沉默了。春节后,我们没有收到家里一封来信,真是家书抵万“斤”啊,一块重石压在了我心上。
北京与成都相隔几千里。那时交通落后,几年才回京一次。通讯也不发达,没有座机、手机,电报按字收费,太贵也打不起,没有特急的事,不会拍电报,全靠信件往来。
而信件又分挂号信和平信,一封挂号信是两角,一封平信八分。没有重要的事,一般都是用平信。北京与成都来往平信最快也需要3天,有的五六天或更长时间。
我估计父亲的这封平信是丢了,当时平信在邮寄过程中丢失也不足为奇。
捧着这封伩,我陷入了深思……
回想父亲这辈子十分不容易。解放前、后几十年来,父亲为一家人的生计在天津、北京奔波劳碌,把我们兄妹5人撫养成人,吃了不少苦。退休后又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做会计工作,挣钱补贴家用。
如今父亲患了糖尿病,辞去会计工作,母亲和近百岁的奶奶也体弱多病,家庭开支入不敷出,让子女补贴一点家用钱,理所应当,却迟迟未得到我们的答复,一时伤心说两句重话是情里之中,怎么可以去计较呢!
又想,自己20岁从学校毕业离开北京,在外飘泊20多年,不能在父母身边躬身尽孝,全由北京四位兄妹照顾家里,我对家里亏欠得太多太多了,父亲说几句冤枉我的话又算什么呢,我没有申辩。
于是,我把想法告诉了妻子。她孝敬老人,善解人意,爽快地说,那我们每月就给家里寄去20元吧。我马上写了回信,说我们近来工作很忙,给家里写信太少,关心父母不够,劝父亲不要生气,並把欠下的3个月应给家里的生活费如数寄了回去。
我们当时生活也很拮据,两人工资都很低,工厂又经常发不全工资,一双儿女在上学,家庭花销不少,全靠妻子精打细算、省吃俭用过日子,有时到月底还没有买酱油的钱,但仍按时给家里汇去生活费。
过了两个月,突然又接到父亲一封厚重的来信。信的抬头上面空白处的8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:“水落石出,赔礼道歉”。
原来,我们没收到的那封信开始在邮局寄的,因超重退回,补足邮票后,母亲把这封信放进了离家较近的水力电力部宿舍的一个邮箱。这个邮箱和邮局邮箱一样,但是内部邮箱,邮局不管,外部投进去的信件都给扔掉。前几天,好心的邻居从被丢弃的信件里看到了这封信,把这封信送到我家。
父亲见到这封被丢弃的信后,火冒三丈,非要找水力电力部宿舍说清楚不可,又要去总邮局质问为什么如此不负责任,还跟粗心大意的母亲大吵一架。父亲冷静下来后,才给我们写了这封信。
父亲在信里说,我们比窦娥还冤,他一时冲动,没弄清真象就错怪了我们。他似乎有一肚子对不起我们的话要倾吐,最后说现在不知如何向我们赔礼道歉才是,让我们一家四口一定要笑着照一张全家福寄回北京来。
这又是一封沉重的家书啊!看了这封信,我的心情並没有因父亲真诚的道歉而轻松,反而看到年迈多病的父亲戳心的悔过言词反倒十分难受。
在回复的几页纸长信中,我一再宽慰父亲,不要把这事放在心上了,我们早就忘了,让他好好保重身体,有什么事尽管来信。
1995年9月初,家里来信说父亲病重,很想我,我请假回京探望。到家后,我每天家里医院两头跑,把母亲为父亲做好的可口饭菜送到医院,看着他把饭一口一口吃完,陪他聊一些开心的事。
父亲见到我,虽然精神状态然好了许多,但说话吐字已不清楚了,在病榻上还断断续续说那次冤枉我们的事,特别表示对不起我妻子,並询问妻子和两个孩子情况。
因为工厂转轨变型正处于关键时刻,我负责的内外新闻宣传工作太忙,在医院陪伴父亲7天便匆匆赶回成都。临走那天,我把父亲的陪护叫到门外,塞给她80元钱,拜托她多关照一下父亲,这位四川遂宁的大姐点了点头说“放心吧!”有半个老乡的这句话,我的心稍许轻松,回到父亲的病床前告别,父亲拉着我的手没有说话,凝望我的双眼滚落两颗老泪,灼痛了我的心……
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,一只蝙蝠突然从窗户闯进我家,飞了几圈儿,我费好大劲才把它赶出去。我的第六感觉告诉我,这是不祥之兆,尔后右眼皮跳了几天。
一周后,接到妹妹的来信,告诉我父亲10月15日走了,后事办完,父亲在清醒时嘱咐家人,我离家太远,工作又忙,不要再告诉我了。
读完这封信,我泪如泉涌,又想起父亲要的那张我们笑着的全家福……
本以为那次父亲只是说说而已,没想到他一直记在心上,可我们始终也没到照像馆去照。父亲在离开这个世界前,也没有看到我们全家人的笑脸。
此时,我恍然大悟,几天前飞进屋里的那只蝙蝠,不正是父亲临走前托这只小精灵来看望我们一家人吗!
岁月悠悠,往事回首,几封沉重的家书,承载着在那个年代的几多无奈,又浸透了我们父子多少深情啊!
我为没有照一张笑的全家福寄回家而懊悔,这是我今生难以忘却的痛……